查看原文
其他

脱贫攻坚 | 大凉山行记

新都长安 2022-12-21

新都长安

凝聚政法力量

传递政法声音


“别家人彝区风雨行,铸检魂美姑再故乡,为担当点赞,向奉献致敬”。


半年前,杨朴同志主动请缨奔赴凉山州美姑县投身脱贫攻坚的消息,如一声惊雷炸响新都检察工作微信群,全院干警在得知消息后纷纷在群里表达由衷的敬意和真挚的祝福,我也有感而发,写下了这句话。




大凉山行记


 杨 涌



  一别数月,他在那里怎么样了?全院干警都很牵挂和想念他,他在彝区的工作照,总是占据着院内网点击率榜首。而作为同批公招进院的同事、共同在反贪一线摸爬滚打5年的“战友”,我也经常抽空电话、微信与他联系,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,关心和鼓励他,也很想到他那里去看一看。终于,从领导那里等到了一起去看望他的消息。


心中的大凉山


  我心中的大凉山,正如它的名字一样,陌生和遥远,充满神秘感。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“悬崖村”,是我对它深刻而仅有的印象,而贫穷与落后,似乎是那里固有的标签。于是,带着兴奋、探秘的复杂心情一路南下,开始了这段期待已久的大凉山之行。被称为中国逆天工程的雅西高速公路一路通途,不到六个小时便到达州府西昌。简单休整后,第二天一早我们便继续西行直奔美姑。出西昌不久,公路便延伸进一座古木参天的大山,环绕盘旋一直上升,像是指引我们去往一处与世隔绝之境。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弯,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,路,仿佛没有尽头,山,似乎看不到边。望着绵延不断的群山,心中翻腾着雄浑苍茫的情绪,不禁想起毛主席的名句“山,倒海翻江卷巨澜,奔腾急,万马战犹酣”。


  沿307国道一路前行,随着海拔的提升,路边的大树渐少,植被愈加稀疏,只留下矮小的灌木在山间随意生长,贫瘠的土地、大片裸露的岩石,无言地述说着这里的荒凉。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4小时后,终于达到美姑县境内。根据导航指引拐上一段盘旋陡峭的山路,继续前行几公里后,远远望见一面随风飘扬的国旗,在高原湛蓝的天空下格外显眼,那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—依洛拉达乡政府。此前根据杨朴的讲述,我对这里的条件已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准备,但眼前的一切仍颠覆了我对一个乡镇固有的认知。整个乡没有街道、没有餐馆、没有商店,一栋仅有的两层破旧小楼便是乡政府办公楼。


  到达乡政府门口,陶书记等人已闻讯出门相迎,我们挂念已久的杨朴同志就站在他们中间,但我竟没能一眼认出他来,主要是他的变化实在让我惊愕:面容消瘦,皮肤黝黑,这样的外貌已和当地的彝族干部别无二致。那一刻,除了久别重见的欣喜,更多的是心中陡然升起的对兄弟的疼惜。



  简单寒暄后,陶书记把我们领进小院,来到杨朴和另一名扶贫干部的住处。房间是由原来的一间办公室腾出来后改造的,杨朴住在里间。五六平米的房间既是卧室又是厨房,床边摆满了锅碗瓢盆,两三个人进去就转不开身。向检走进房间,先是环视了一圈,摸了摸被子,很薄,又掀开垫褥看了看,床是那种破旧的木板拼凑搭建的,用手压了压,摇摇晃晃并吱吱作响,表情不由变得凝重起来,再转身揭开锅盖瞧了瞧,眉头愈加紧锁。


  因为乡上没有会议室,在外间稍大的一个房间里,大家就着小木凳和床边围坐下来,算是开始“座谈”。陶书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彝区人文历史、风俗习惯以及美姑县和依洛拉达乡经济发展、禁毒防艾等工作情况,用“四个宝贵品质”高度评价杨朴同志在援彝工作中的表现,并介绍杨朴同志在接手禁毒工作3个月后,便将依洛达拉乡社区戒毒工作做得有声有色,将一直排名垫底的乡社区戒毒工作迅速扭转为全县第一,并在2018凉山州社区戒毒“索玛花”工程考核中,位列全州439个社区第三名,多次被县禁毒办、州禁毒委通报表彰,杨朴显得有些难为情,期间几度想岔开话题,一如他的性格一样,务实而含蓄,低调而内敛。



  杨朴介绍说,他刚来的时候,上山的路还是土路,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。必经之路上那条河道也没有桥,汽车只能从河滩涉水而过,一下雨,河道水位骤涨造成交通中断,整个乡便成为孤岛,人出不去,物资进不来。现在桥和路都修好了,算是解决了困扰当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,但由于地质结构不稳,夏天路面上方经常塌方,冬天路面又有暗冰,开车特别危险。有一次他和综合帮扶队同事开车到县上办事,下山路上,他们的车刚过,十几立方的泥土瞬间垮塌倾泻下来,险些砸中车尾,下面便是几十米高的悬崖,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。他平静的讲述着,我们却听的很揪心,我真的不知道经历了生死的他,是怎样做到沉心静气讲出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?


  这里没有浴室、没有热水,更别谈电视、洗衣机和空调了,至于日常吃食,工作日还可以在乡政府简单对付两顿,周末吃饭只能自己解决。我问洗澡、买菜怎么办?他说每次都是周末赶车近20公里去美姑县城洗一次澡,顺便再买点菜回来做饭,这些其实都不碍事,能适应,就是冬天洗衣服有点恼火,水寒冷刺骨,冻的手受不了,只能洗一会儿又歇一下,有时候几件衣服就要洗一天。另外就是这里经常停水停电,最长的一次停了八天电,漫漫长夜最难熬,那还真是深刻体会到了“白天不懂夜的黑”。他轻描淡写的讲,没有任何抱怨,语气里充满着乐观与豁达。突然间我想到了自己,如果换做是我在这里会怎样?我能不能坚持三个月?我真的不敢确定,而他,却要在这里坚守三年……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座谈后,杨朴带我们去他所驻的村看看。崭新的水泥路,错落有致的新民居,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香菇大棚种植基地……处处升腾着扶贫的干劲、攻坚的热情。和煦的阳光下,正在紧张建设的新村部与片片核桃林交相辉映,展现出一番别样的美丽和盎然的生机。见他来了,不断有彝族同胞走过来热情的与他打招呼,才来半年就跟彝族群众打成一片,看的出来他是扎根基层用心在做事,用情在扶贫,无需多言,群众的眼神是最好的答案,他沾满泥土的双脚说明了一切。


  大家边走边看,聊起了路途见闻,也谈当地发展。他介绍说,这里年轻人还有很大一部分不懂普通话,多生超生问题异常突出,毒品艾滋病问题一度十分严重,薄养厚葬、高额彩礼、攀比之风盛行、奢侈浪费才显主人热情的陋习普遍存在。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,现在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,但精神层面的东西,解决起来更难,更需要花大力气、下硬功夫。窥一斑而知全豹,透过依洛拉达乡的困与变,便不难想象大小凉山这样深度、连片贫困地区的急与难。


  离开的时候,杨朴执意要送我们下山。也许是不久后他又将独自面对这连绵的大山和无尽的孤独,几公里的盘山公路,他始终沉默不语。到了山下,车停在路边,分手就在眼前。本有很多的话想讲,但在这种时刻,我不想触碰彼此内心那柔软的部分,于是不敢再言语,只是走上去,拍了拍他的肩膀,然后转身上车。


  后视镜中杨朴的身影渐行渐远,逐渐模糊成一个小点,也许还没有从这种伤感的情绪中走出来,大家一路都安静地看着窗外,直到向检的一句话打破了沉默:“刚才分别时,杨朴眼巴巴的望着,我都不敢多看他一眼,这里的艰苦程度确实大大超出我的想象。不知道你们跟他握手时注意到没有,他的手特别粗糙,还有冻出来的一道道血口子,咱们回去赶紧给他买个洗衣机吧”。


脱贫攻坚在路上


  回望苍茫起伏的大凉山,匆匆一瞥的美姑县,我心中五味杂陈、感慨万千。这次大凉山之行,让我看到了党对扶贫攻坚的如铁决心,也体会到了地方脱贫攻坚的如山重任,更亲身感受了扶贫干部超常的付出和艰辛。


  一个民族的进步,有多少人在默默坚守;一片区域的发展,有多少人在无私奉献。强烈的担当,背后一定是极致的付出。回望脱贫攻坚主战场,正是有无数个像杨朴这样的扶贫干部前赴后继、奋力拼搏,以热血书写壮烈、用担当诠释忠诚,古老的大凉山,这片饱受贫穷缠绕的土地上,正悄然蜕变,展现出日新月异的美丽容颜。


  山再高,路再远,坡再陡,行再难,贫困还在,战斗不息!我相信,留下的青春、洒下的热血,必将孕育生机、催生希望,暂时掉队的大凉山,终将撕掉贫穷与落后的标签,习近平总书记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”的誓言也一定会实现!



-END-

往期精彩

 新都区重点区域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

 推进社会治安“大联防”!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大丰在行动

 开课了!新都区“政法大讲堂”活动来啦!


请为小编点个好看吧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